首页

欢迎访问中国电子企业协会!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  > 正文

从极客玩具到大众消费品,AI助力智能眼镜破圈 ——访影目科技运营副总裁印传学

2025-11-06

176196348481931523.png

“戴上眼镜就能看到实时翻译字幕,看现场演讲、和各国嘉宾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障碍,太方便了!”近日,在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开幕式上,与会嘉宾戴上了一款特殊的眼镜。这副看似普通的黑框眼镜,内置了微型摄像头、传感器和显示屏,演讲嘉宾现场说着英文,镜片前方随即显示出中文。

记者了解到,这款眼镜是由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影目科技”)推出的AR翻译眼镜。它不仅能够识别超40种语言、90种口音,还接入了AI大模型,实现“双向翻译”“离线翻译”。

“AI与AR的融合,不仅是硬件形态的变革,更是交互方式的重塑。”影目科技运营副总裁印传学在接受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AI正成为智能眼镜破圈的“助推器”,推动后者从极客玩具走向大众消费品,不过产品要想真正普及,还须做到买得起、用得好。

AI助力智能眼镜破圈

AR眼镜(增强现实眼镜)是一种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的智能穿戴设备,其核心在于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的融合。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,AR眼镜更贴近感官、交互更便利,有望成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代移动终端。

去年以来,在AI技术的加持下,AR眼镜迎来新一轮“进化潮”:从单一功能走向多模态理解;从被动设备走向主动智能;从产品竞争走向生态协同。

176196271266817061.jpg“AI与AR的融合发展势不可当,AR眼镜或是AI技术落地的最佳载体。”印传学认为。AI技术要想真正融入日常生活,其载体最好是和日常生活贴近的、让人没有负担的随身设备,AR眼镜作为近眼设备,是绝佳的选择。

与此同时,AI的介入也为AR眼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,催生了一系列新场景、新应用和新业态。印传学指出,AI正从三个方面重塑AR眼镜形态。一是降低硬件成本,光波导与AI技术相融合,可将AR眼镜的重量降至50克以下,并削减超50%的成本;二是解决AR眼镜的软件与生态困扰,智能手机时代的软件是APP,智能眼镜时代的软件则是AI,AI的深度学习能力可让AR内容生产更高效、交互更自然;此外,AI应用降低了眼镜的算力要求,为眼镜轻量化提供了机会。

如今,AR眼镜已逐步拥有了自己的特性,不但能“听”会“说”,还能“看”会“拍”,集成拍摄、声音、无线等功能,实现视觉识别、智能提词、实时翻译显示、导航等。

印传学判断AR眼镜的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。“AI拍照眼镜将在这个品类里率先爆发,随后走向AI+AR单绿显示,最终实现AI+AR双目全彩显示。”他以智能手表与手环的发展类比:早期智能手表较为粗笨,而手环虽没有屏幕,却因价格便宜、续航时间长、穿戴轻便更受市场欢迎;如今,智能手表与手环在硬件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,用户更愿意选择功能全面、“能听也能看的更好的”手表代替手环。AR眼镜也是一样,须在轻便、低成本的基础上,不断强化实用功能与体验。

“未来AR眼镜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,用户无须掏出手机,只需对眼镜说一句话,就能完成打车、点外卖、买票等操作。”印传学说道。

数据显示,近两个季度,我国AR/VR市场重心逐渐向AR/ER市场转移,一季度“轻量化+实用型”AR/ER设备市场出货量达8.6万台,同比增长64%,占整体AR/VR市场的63.8%。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1451.8万台,同比增长42.5%,其中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预计882.8万台,同比增长225.6%。此外,洛图科技预计,2025年带AI功能的AR眼镜在国内整体AR眼镜市场销量中的渗透率,将从2024年的不到20%跃升至60%以上。

“买得起、用得好”的轻量级AR眼镜

尽管AR眼镜市场热度持续攀升,印传学也提醒,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,用户还仅限于发烧友和科技圈玩家。“任何科技产品想要走向大众,必须满足两个条件:买得起和用得好。”印传学强调。

价格的下降,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到AR眼镜带来的便捷与乐趣,加速它在市场上的普及。记者了解到,AR眼镜的均价在以每年近30%的价格下降,2023年时,光波导方案的AR眼镜还要四五千元,Birdbath方案也要两三千元,目前成熟的Birdbath方案最新款已经千元出头,甚至连光波导方案也降到1500元出头。

176196328928047378.png

“用得好”则关乎重量、设计、功能、交互、续航等用户体验。“作为穿戴设备,AR眼镜兼具科技产品与时尚配饰双重属性,其设计至关重要,须贴合个人脸型与审美偏好,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。同时,若功能仅停留在拍照、听音乐等基础功能,则难以形成用户黏性。”印传学进一步解释道。然而,功能的每一次升级,都意味着内部元件和技术的叠加,造成更臃肿的外形。

而影目科技在10月16日发布的全新一代AI智能眼镜——INMO GO3,则在轻量化设计与时尚感上实现突破。从外形上看,INMO GO3的镜腿只有8毫米宽,配合首发的多款框型,几乎做到了与日常佩戴的时尚眼镜无异。同时,该眼镜实现双目显示,配备高亮度Micro LED屏幕,眼镜重量仅为53克,让全天候佩戴成为可能。此外,发布会上,影目科技还宣布与腾讯、蚂蚁集团、智谱AI等共建AI+AR原生内容生态。

当前,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已涌现出多个佼佼者。在一体式智能眼镜细分赛道,影目科技的表现尤为突出。记者了解到,影目科技成立于2020年,专注于消费级AR眼镜研发,是国内最早实现量产的无线消费级AR眼镜的厂商。其创始团队源于酷派集团智能终端事业部,团队成员均来自知名手机、穿戴及消费类电子公司。目前,公司已推出GO、Air等多个系列产品,并在光波导、Micro LED、AI、5G等关键技术上积累多项专利,被评为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”和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”,其全系列产品销量突破10万台,连续4年位列全国一体式智能眼镜销量榜首。

“从成立之初我们便明确,智能眼镜首先是一副眼镜,因此AR眼镜的终极方向就是轻量级眼镜。”印传学向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表示,从2020年发布首款轻薄、一体式AR眼镜xView,到2021年推出首款消费级单目全彩AR眼镜Air系列,再到如今的GO3实现“双目显示+53克轻量化”,五年来,影目科技的每一步都紧扣“轻量级、一体化”战略。

对于AR眼镜未来的发展,印传学充满信心:“过去十年是智能眼镜在地底扎根的十年。而接下来十年,将是AI赋能智能眼镜快速成长的十年。”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来源:中国电子报、电子信息产业网